艺术家网首页
 
 王文甫
 http://www.Chinaartnews.cn/Artis_show.php?id=146
  加入收藏  
 
独守心灵净土 造就书法大家
日期: 2009-10-17  浏览: 1753

                                                王瑞领
    文甫兄而今相当了得:书法作品已多次在部队、地方大型展览中展出、获奖,被评为“中国书画名家百家影响力人物”、“杰出书画名人”、“中国书画家百杰”、“二十一世纪中华杰出艺术家”等,并于2008年当选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我和文甫兄相识已三十年,相交亦三十年。如今六十有二的文甫兄,在书法追求上成绩斐然。十六年戎马生涯、二十七年国家高级机关供职的从政经历,积淀在他的书法艺术中,渐显大家风范。在我眼中,文甫兄实是一个孜孜求索、特立独行的文墨之客。

    松涛声里挥墨忙
   我和文甫兄相识于塞外的军营之中。当时我们同在二十四军政治部宣传处,经常到驻守在崇山峻岭之中的连队,和战士们一起学习训练,了解他们的思想脉搏,总结他们的先进事迹。连队干部为了照顾我们这些上级机关的秀才,总是把连队最高档的房子——连部给我们腾出来,而连长、指导员则挤到其他房间去。每每紧张的将当天了解的素材整理后,已是熄灯号吹响之时。我和文甫兄依床而坐,听着窗外朔风劲吹、松涛怒吼,一通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神聊之后,已是十一点钟,将近半夜时分了。这时,我总是打着哈欠:“文甫兄,天不早了,该睡了,明早还要和战士们出操呢!”这时,文甫兄却拿出笔墨纸砚,说:“你先睡,我还要再‘划拉’几笔。”待我一觉醒来,已是凌晨时分,窗外朔风仍在吹,松涛仍在吼,昏暗的油灯下,文甫兄仍一丝不苟的练着毛笔字,不时呵一呵被冻冷的手,那神态、那姿势,仿佛是在从事一项庄重而神圣的事业。在机关宿舍,他每天都要练到深夜;到基层连队,他也是天天坚持不懈。我曾不解,为什么文甫兄对练毛笔字这样着迷?而那时并没有卖字换钱这一说。后来得知,文甫兄一周岁就失去了父亲,6岁时爷爷手把手教他练写毛笔字。因家中贫穷,练字没有用过纸和墨,而是用玻璃代纸写完冲掉,用锅底下的墨烟当墨,用鸡毛和猪鬃作笔。艰辛经历的磨难,祖父的影响和期待,使文甫兄独守心灵净土,苦苦求索,我对文甫兄佩服之余又增添了敬重。

    京城塞外一墨牵
    在塞外军旅生涯十六载后,文甫兄转业到北京,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招办主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工会主席、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机关党委副书记,退休之后担任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副秘书长。工作之余,文甫兄仍然坚持不懈的“划拉”着他的毛笔字。

     虽然文甫兄到了首都,并在国家的高层机关工作,身“居庙堂之高”,心却仍眷恋着塞外的军旅生活,惦记着我这个仍在塞外军营的小弟弟。八十年代,我们用书信保持着联系,鸿雁传书,互相倾述着战友、兄弟间的思念之情。我向他汇报部队生龙活虎的感人事迹,他对我讲述转业到地方后适应和转型的经历。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仍坚持每天“划拉”毛笔字,并把他认为得意的条幅寄来军营。我把飘着墨香的条幅展示给同事时,自豪的感觉很长一段时间在我胸中激荡着。后来,长途电话普及,移动电话也成为人们日常的通信工具,我和文甫兄的联络更为频繁。我得知文甫兄在学习上不断追求,50岁在职研究生毕业,工作上积极向上,广受领导和同事赞誉,而且在书法上更是如鱼得水,渐进佳境。他从小受祖父的影响和熏陶,自幼打下颜、柳基础,后习欧阳询,再追二王,再习汉隶、魏碑、行书、草书。怀着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先从“毛体”入手,再追岳飞、张旭、怀素、王铎、傅山等书法家的作品,楷、隶、篆、行、草皆爱,尤以小楷、行书见长。转业京城二十多年,文甫兄于本职工作成绩卓著,在书法追求上亦是战果辉煌。他多次参加部队、地方组织的书法展览并获奖。他总是第一时间把这些喜讯告诉我,让我分享他的喜悦。京城塞外千里之遥,但我和文甫兄因墨而连,因墨而牵,却是天涯咫尺。

    香堂又闻浓墨香
    二十一世纪初,戎马生涯三十年之际,我也从塞外军营转业来到首都。我和文甫兄虽然都面带沧桑,两鬓飞雪,但仍童心未泯,感情如故。紧张的工作之余,时常会面、小聚。一次,文甫兄邀我去他的书法艺术工作室,在昌平香堂文化新村书画院,全称为天中书法艺术工作室。这是一块风水绝佳的宝地,也是艺术家聚集的热土。文甫兄退休后,在这个工作室寂寞独守,苦苦求索。在三年的时间里,用小楷写出了长卷《金刚经》38米,《道德经》39.8米,《孙子兵法》30.6米, 《红楼梦——菁华》178米。冬天,室外寒风怒号,雪花纷飞,文甫兄专心致志,心入其境,一笔一划书写。大年三十的下午,他才赶回百里之外的京城和家人守岁过年,刚破五就又回到工作室。春天,“草色遥看近却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文甫兄没有闲心欣赏室外的春色,更没有时间到附近的风景名胜去踏青赏花,而是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夏天,烈日炎炎,室内虽有空调但难掩夏日的炽热,日间蝉唱,夜间蛙鸣,文甫兄赤膊挥汗,全当蝉唱蛙鸣为伴奏,苦苦进行他的求索。秋天,金风送爽,山野映丹,树上果实累累,田野禾稻飘香,文甫兄的几幅长卷也大功告成。三年之中,文甫兄拔掉电话,关了手机,闭门谢客。经常三更即起,半夜才睡,一锅速冻饺子吃一天,有时两顿只吃一碗方便面。一年下来,体重减了十几斤,也正是在这一年,文甫兄被选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已到不愈规之年的文甫兄,几十年苦苦求索,毛笔字“划拉”出了名堂,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地,跻身于书法大家的风范。他的作品多次被有关领导索取,赠送国际友人。中国书画家润格认定委员会专家组评议并参照国内外书画艺术品行情认定:榜书在国内市场为800元/平方尺;在国际市场上为500美元/平方尺;小楷供收藏家收藏,国际市场价6000元/平方尺。当我以此向文甫兄表示祝贺时,他淡淡一笑:“那都是身外之物,我的书法生涯刚刚开始,百年之后,要把传统书法留给后世。”

    文甫兄全名王文甫,字天中,乃河北大城人,属燕赵之人;我河北献县人,亦属燕赵之人。文甫兄身高一米八,为人热情爽朗,人未到而声先闻,既有燕赵慷慨悲歌之形,又不失文雅俊逸之态。和文甫兄相交,是一种幸福;欣赏文甫兄的墨宝,是一种享受。 


                         (本文作者系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