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象内 神游物外
___周伟钊的绘画刍议
文/余建军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流派纷呈的中国画发展进入到一个大时代的艺术综合时期,它呈现着对原始艺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及民间艺术的融合贯通,时空之大却令人茫茫然,范围之广更须自问路在何方。而植根传统,求新图变,实现独自的艺术风貌仍然是这一时期艺术自身规律的要求。如何选择各自创新的坐标点,则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崖路”的睿知与灼见,更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修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
序二
伟钊作画在读书、品茶、深思中得来。在不经意间蒙养如心,流之于笔端。
名士、古僧、才女、剑客……在他的笔下缓缓地走来,或激昂铿锵,或缠绵悱恻,或超旷空灵,或文思如泉。在散淡的笔致下抒写浩荡之思,奇逸之趣,性灵之息,又在如痴如醉间化作一纸情思,一纸韵致,无限的心绪。
伟钊的画,静谧中有真气弥满,空纳万境,大气恣肆。
纵观画坛,伟钊的作品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文人画味,其画其款,统一得非常完美。使人观后静心、净心。
朴厚、儒雅的伟钊,其艺术之路是灿烂辉煌的。
朱训德
湖南省文联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