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即资本”,在“2008年长江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论坛”上,“梅-摩艺术品指数” (mei-moses index,下称梅-摩指数)创建人、长江
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和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Michael Moses教授观点鲜明地勾勒出艺术品投资的美好前景。梅建平进一步预言:“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和50年前的美国
艺术家很相似,上世纪50年代美国成为超级强国,收藏家开始重视本土艺术家的作品,美国画派的投资回报率要一度高于古典派和现代派”,而伴随中国国力进一步增强,“20年
后,中国的艺术品就会成为世界主流。”
而随着2008年艺术市场“拐点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8年似乎正成为中
国艺术品市场由极度膨胀转向理性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沸腾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里,面对天马行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的艺术品,交易双方、拍卖师和鉴赏家们在拍槌落定之前,除了依靠自己的直觉、经验和钱袋外,是否存在着更为科学的标准支持他们的判断?这一问题曾经困惑酷爱艺术品收藏
的Michael Moses。Michael Moses对艺术品投资往往不惜代价,尤其钟情于文艺复兴大师卡瓦基奥的作品。在巨大的花销面前,他开始关注“艺术品投资的回报是否有
规律可循?投资回报率和回报时间长短是否可以计算?”等诸如此类的金融学问题。在与梅建平交流了自己的困惑和设想之后,两人决心合作,为艺术品投资找到可以作为依据的
数据模型,Michael Moses负责收集、分析拍卖行的历史数据,梅建平则进行模型分析。
自2003年创建以来,梅
-摩指数对于艺术品投资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不仅被巴克利银行等顶级金融机构采用,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更将其列为世界10大生产指数之一。而到目前为止,
梅-摩指数的数据分为美国画派(即美国本土画家1650至1950年创作的绘画拍卖价格)、印象派和现代派(即1875至1950年的西方油画作品拍卖价格)和古典画派(即1200至1875年
西方早期古典画派作品的拍卖价格)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