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详细信息  
千万不要滥收两协会员书画作品
【日期: 2015-03-15 07:59:00 】  【来源: 】【关 闭】
书协美协那伙人有先天的致命伤,导致其会员之绝大部分只能生产平庸作品。他们的主席、理事大多是不学无术的贪腐官员充当、他们的展览评奖都是暗箱操作。只要有钱,从会员到主席都能轻松买到。我市的一位地产商高价买了国协某领导一幅作品,马上也成了会员。广东有位混混连绘画都不会,到桂林买几十元一张的行画签上自己的名字充当自己作品,也成为国协会员……诸如此类的丑闻实在举不胜举。)



所谓书画“两协”又称“两会”,即“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此两协号称中国书画家的“正规军”,其会员自称和被称为“国家级书画家”。其相应的省市协会会员则分别号称“省级书画家”“市级书画家”。如果非各级两协的书画家则被“正规军”们称为“业余书画家”“杂牌书画家”“不入流书画家”“江湖书画家”……等等,总之都是低级甚至贬义的称号。

明心从事书画收藏和经营二十多年,开始也很信奉上述说法,并不深究这种说法的来源及其合理性,一概以上述说法作为决定入货与否标准。于是,凡入货,不看其作品水平如何,先看名头,尤其要看作者是否为两协会员,如果是,且价格“便宜”就毫不犹豫地收入;如果不是,则一概不收。于是“两协”会员的大作大批进来了,陈子庄、黄秋园、刘知白、徐生翁、陆维钊、管锄非、申石伽、关友声、萧龙士……诸多书画大师的作品则被我拒之门外,因为他们不是两协的会员(甚至也不是画院的画师)。那时这些非两协的书画大师的作品多便宜啊!可惜擦肩而过,痛失良机。

若干年后,我觉得不能只进不出,毕竟财力有限,至少也得出一部分以藏养藏。然而当我拿这些“国家级书画家”的作品四处兜售,送画廊、送拍卖会、淘宝开网店推销、上微信朋友圈吆喝……能想到的“市场”全都占领了,结果……不说也罢,真是欲哭无泪,人家大多不收,上百万的货基本成了死货。我不甘心,心里认为是市场不识货,于是拿这些作品去咨询高校美术学院的教授和一些资深的书画鉴赏家,他们皆无法认可,有位国内颇有影响的鉴赏家说“你这批藏品虽不能说全是烂货,但确实都是平庸之作,水平十分有限。”我将信将疑,它们都出自“国协”会员之手,而且大部分都是向其本人直接购藏不存在真伪问题,它们怎么会“水平十分有限”的“平庸之作”呢?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收藏路径是否正确。我开始醒悟这次的滑铁卢既与自己缺乏书画鉴赏经验有关,也与我对书画圈信息不灵有关。其实书画圈对于“两协”的质疑和丑闻曝光早就汹汹如潮了,网上这类文章和帖子如雪花飘飘,可惜我一直没有想到去搜索去关注。经过三年书画鉴赏学习,我的鉴赏经验突飞猛进,回头再看自己收藏的这些“国家级书画家”作品,我只有苦笑。

痛定之后,我开始关注一些非协会的大隐书画家,陈子庄、黄秋园、刘知白、徐生翁这样的大隐书画家我这辈子是甭想再有入货的机会了,除非我财力非凡,可惜我还只是个中产阶级,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大隐书画家难道绝种了吗?非也。每个时代都有大隐高手,他们就生活在各个角落,只要你具备一定的鉴赏眼力,机会是随时都有的。果不其然,近十年来,我收藏了不下十家的真正书画家的作品,他们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型、文人型书画家,虽然他们不是两协会员,没有什么头衔,但是他们知识渊博、著述等身,或隐于高校,或读书山中,或耕作与乡野,或谋生于各业。他们平淡而知足地生活在社会的角落,不与“正规军”们争眼球争交椅争利益,可以说中国书画之魂就寄托在他们身上。经过十几年的曲折,我总算找对了收藏的路径。

我现在总算明白,原来所谓“两协”是“正规军”“代表国家水平”,非“两协”会员不是书画家,最多只是业余书画家之类的说法都是“两协”那伙人的欺人之谈,是他们放出来的臭屁,好在这种屁话已经被越来越的人识破了。他们先天的致命伤(官方体制之产物)导致其会员之绝大部分只能(不能说是全部)生产平庸作品。他们的主席、理事大多是不学无术的贪腐官员充当、他们的展览评奖都是暗箱操作。他们大多无心于艺术磨练,而热衷于社交,热衷于走权贵之门。他们忽悠大众说“要成为国协会员比考大学还难”,而事实是只要有钱,从会员到主席都能轻松买到。我市的一位地产商高价买了国协某领导一幅作品,马上也成了会员,而他操练毛笔字不到半年,作品错别字连篇。广东有位混混连绘画都不会,到桂林买几十元一张的行画签上自己的名字充当自己作品,也成为国协会员……诸如此类的丑闻实在举不胜举。




那么所谓两协这样的怪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西方民主国家的画家都没有官办的“画家协会”之类的名堂,所有艺术家都是个体,他们无论成就大小、知名度大小,都不从属于任何组织和协会(也没有协会可从属)。

国家体制的艺术家协会乃前苏联所创设,后来被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效仿,目的是控制艺术家的创作进行意识形态控制,这就是为什么“国家级”艺术家创作不出高水平作品的深层次原因。我查看咱们这边的两协《章程》,第一句就是“在某某党领导下……”。这是有独立之意志、自由之思想的艺术家愿意臣服的吗?可见加入者大多思想平庸或者纯属机会主义者,这样的会内艺术家能有个性鲜明的艺术品产生吗?苏联解体后,苏联的“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同时解散,艺术家终于可以自由创作了,东欧国家社会转型后也扔掉了官办艺术家协会这块臭脚布,轻装前进。所以这种官办协会实乃极权体制的产物,是笼络奴才艺术家的牢笼。但有不少两协会员却常拿这种牢笼作为炫耀的资本,这种奴才意识的归属感透出其人生境界的低下,这样的艺术家能指望他们出高水平的作品吗?

早在几年前,吴冠中先生就对两协和画院体制进行过猛烈抨击,讥讽其养了大批不下蛋的鸡,呼吁解散。但是两协和画院已经成为某些人圈钱的工具,解散谈何容易。他们不但不反思这种官办艺术机构的弊端,反而继续扮演皇帝新装的闹剧,继续忽悠广大收藏爱好者。但是市场并不吃他们这一套,这就是我早年藏品失去出路的根本原因。就说拍卖行吧,他们根本就不收两协会员作品,却问我有没有陈子庄、黄秋园、刘知白、徐生翁等人的作品。市场经济托起的是真正有水平的艺术家,而不是计划经济产物的两协会员作品。随着国家民主进程的推进乃至最后转型,绝大多数两协会员的将一落千丈张,乃至一钱不值。




另有一组数据也很能说明两协会员作品不可滥收:就是其会员的总数和每年入会的人数都是巨量的。早在15年前的200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数就达1万多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数达3万多人,每年新入会人数都在500人以上。如果算上各省市级会员,总数已超过50万以上。赵禄祥先生主编的《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收入从古至今美术家(包括书法家)8万多人,其中古代和民国一千多年录4万多人,1949年之后以“国家级”两协会员(截止到2000年入会者)为收入标准也录入4万多人。看看这部官本位意识指导下的大部头的《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有多荒唐!60多年意识形态严控年代产生的书画家人数竟然与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千年历史长河产生的书画家的数量相当!如果有收藏者迷信这部选录标准很成问题的《大辞典》,拿它作为书画收藏的指引,则误入歧途几乎是不可避免了。大辞典中两协会员4万多人,其中真正的书画家占多少?而因不是两协会员被《大辞典》踢出的真正书画家有多少?

“物以稀为贵”这是艺术投资和收藏的铁律,元青花为什么天价,因为它极少。如果元青花在市场上有4万件,你还天价吗?两协会员十五年前已是4万余人,目前已近7万人,逼近十万人也就这几年的事,但是这支庞大的官军,有多少是真正的书画家呢?我看千分之一都不到。

作者:叶明心

 
上篇:吴冠中:内容决定形式?    下篇:陈传席:地方名画家扎堆北京是毁灭性打击中国美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