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姜女石水下遗迹发现人工建构平台 或为秦始皇祭祀修筑
【日期: 2016-01-24 08:14:04 】  【来源: 新华社 】【关 闭】

    新华社沈阳1月22日专电(记者 赵洪南) 1982年发现的中国秦至西汉前期行宫遗址——姜女石遗址于日前完成了水下考古调查,经过仪器探测与水下搜索后,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长宽约60米的人工建构平台,认为与秦始皇东临碣石有关,或为秦始皇祭祀修筑。

  姜女石秦汉遗址位于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南部的海滨地带,1982年发现,遗址群主要包括石碑地、止锚湾和黑山头三处秦汉行宫建筑遗址,三处建筑南面海中各自对应一处海蚀柱,依次为姜女石、红石砬子和龙门礁,形成独特的滨海建筑景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迄今发现罕见的保存较好的秦汉行宫遗址。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队实施的姜女石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经过3年的时间,尤其是经过潜水探摸,基本摸清了姜女石及周边水下礁石的保存状况,发现一些石块经过了加工修整,有人工干预痕迹。

  此次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在水下发现的一个长宽约60米的人工建构平台,相当一部分的石块都有人工断面的痕迹,石块的多个平面相对平整,部分位置见有石块上下重叠或是平面上的有序排列,以及石块在较大范围之内呈现出有规律的走向与分布。

  据石碑地遗址的当地人介绍,石碑地遗址与海中姜女石之间曾有通道相连,通道上曾有陆地上才有的“活石”,所谓活石,是指不是海边的自然礁石,而是带有人为加工的石块。考古人员还在遗址地附近的村子里找到了“活石”,这些活石显示出人工干预的痕迹。

上篇:中国当代艺术展拉开希腊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大幕    下篇:江苏民办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华民博收藏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