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杨柳青木版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讲解年画历史。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循着数百年传承不息的年画技艺脉络,记者踏访千年古镇杨柳青,倾听承载浓浓乡愁的“年画传承故事”。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曾盛极一时。尽管时过事移,“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景已不复存在,但杨柳青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瑰宝依然被努力传承与弘扬着,走在复兴道路上。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2)2月1日,一名画工在绘制杨柳青年画。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循着数百年传承不息的年画技艺脉络,记者踏访千年古镇杨柳青,倾听承载浓浓乡愁的“年画传承故事”。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曾盛极一时。尽管时过事移,“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景已不复存在,但杨柳青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瑰宝依然被努力传承与弘扬着,走在复兴道路上。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3)2月1日,杨柳青木版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介绍年画馆内的作品。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循着数百年传承不息的年画技艺脉络,记者踏访千年古镇杨柳青,倾听承载浓浓乡愁的“年画传承故事”。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曾盛极一时。尽管时过事移,“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景已不复存在,但杨柳青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瑰宝依然被努力传承与弘扬着,走在复兴道路上。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