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美育研究院“中华美育行之草原生态美育工作坊”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开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推动高校美育工作,中央美术学院近期举办了“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交流展示”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展览”“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展播”和“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展示”融媒体直播活动。通过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的59所高校带来的61个优秀美育案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全国高校美育教学与实践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
将传统文化引入美育课堂
中华民族丰富而悠久的传统文化是高校美育的重要资源,不少高校都开设与完善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创新课程。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山东管理学院入选项目《以黄河艺术非遗之精,感黄河艺术生态之美——艺术功能融入〈艺术学概论〉课程》将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把非遗传承项目杨家埠手绘年画、掐丝珐琅、木雕技艺等非遗艺术形态融入《艺术学概论》课程中,使学生了解与学习以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态背后的故事与内涵,突出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品牌特色。
黄冈师范学院的《根植鄂东传统,活化非遗文化——高校美育“三维同构”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以当地的非遗文化为美育资源,设置了以鄂东非遗文化为主线感受美、以非遗社团体验美、以非遗文创项目创造美、以线上特色课程传播美的“四美”课程,以美育公共课程为基础、非遗特色美育选修课为延伸、线上特色课程为载体、非遗美育实践社团为拓展的“四位一体”美育课程体系。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则立足工艺美术教育。《蒙古族皮雕工艺》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建成“皮雕传统工艺技艺+智能化制造+数字化宣传”的现代新型民族工艺技艺课程,并依托课程建立犇腾文化文创品牌,建成学校皮雕社团、皮艺工坊,开发现代课程体系,多角度、多维度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
多方合作助力儿童美育
儿童是美育工作的重要对象,如何发挥多方力量,帮助孩子们提高美学素养,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西安美术学院的《童心童趣,暖星美育》项目联合宝鸡智塔儿童启能成长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双方在“以儿童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创意绘画与益智歌舞两大板块的形式丰富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和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的心灵。山东大学(威海)的《艺星相伴,与爱同行——面向自闭症儿童的艺术疗愈之路》项目用7年的时间,在关爱自闭症儿童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以艺术为媒介为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赋能。
山东艺术学院教学团队的年画东方美育创新课程从年画创新的视角切入,以当代生活美学的眼光,通过数字艺术的形式,融合民间艺术与当代艺术,打造具有创新思维、富有浓郁艺术气息、适用于学前儿童的美育包产品。上海师范大学则尝试将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运用在美术教育研究中,从而力求完善乡村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理论。团队基于扎根全国乡土资源、乡村学校的调研,提出的乡土资源融入乡村学校美术教育的顶层设计规划、“3+2+X”的乡土美术课程模型与实施策略,有助于解决乡村美术教育质量偏低、课程内容同质化、乡村美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学校美育的社会价值与功能不被重视等问题。从美育视角,在乡村学生心中播下未来乡村振兴的种子。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自2018年起创立了美育工作室,在全面服务社会美育浸润计划的同时,着力实施了《中小学课后美育课程建设项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认为:“美育的目标远不仅仅在于培养艺术家,更是着眼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应该对中国独特且卓越的艺术与美学有所了解,并对其怀有敬畏之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保持孩子们的创造力,才算得上是我们所追求的美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反哺乡村赋能振兴
围绕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美育服务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特别是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从“以乡土为课堂”的育人模式创新实践到乡村美育小屋的标准化建设尝试,从艺术作品的公共展示到衣食住行的生活设计,美的创造有了大量的“实题”实践。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以“乡土为课堂”作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长期扎根福建省屏南县展开美丽乡村、美育传播、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形成育人模式、社会实践、育人成果与社会服务的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闭环。在育人模式上建立了高校、政府、社会力量资源之间的平台资源框架,把学生返乡创业、毕业生入乡就业融入乡村社区发展中,为高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这些“扶上马”并“送一程”的举措为高校育人模式和艺术服务乡村建设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川美术学院开展了“艺术劳动美育实践”课程改革,将专业教育、劳动教育和乡村美育相结合,动员艺术院校力量进入乡村振兴领域,通过师生的艺术劳动和艺术服务,助力于乡村公共环境的审美化改造,助力于丰富乡村公共艺术活动,助力于提高群众审美能力,用课程的方式将高校美育助力乡村振兴写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原来分散的、偶发性的行为,转变成为有组织的、长效性的机制,进一步发挥了高等艺术院校的美育引领优势和艺术辐射力。
云南艺术学院的“乡村铸美”——万溪冲艺术美育社区建设的实践项目也是将美育浸润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机结合的案例之一。云南艺术学院的音乐、美术、艺术设计、影视、戏剧等学院的专家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团队积极配合,搭建“万溪冲艺术社区专家工作站”,从美育出发,完善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与美育建设,因村制宜保护当地的乡土特色文化。
这些美育案例反映了近年来高校美育工作的新格局、新趋势。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高校美育要顺应时代之变,肩负起国家使命、人民期盼,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校美育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