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刘万鸣:临摹是一种源于心灵的艺术实践
【日期: 2025-04-04 06:38:40 】  【来源: 中国美术报 】【关 闭】

        (1/4)【南宋】李迪《猎犬图》绢本设色2 7cm×27cm 故宫博物院藏

      临摹是中国绘画研习过程中的重要课程,有着悠远而优良的传承脉络。它不仅是书画家的一种绘画技法,更是在漫长的中国画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规律和文脉。历代传统画家大多借助临摹来完善自身技法和提高自身水平,将前人技法经过自身感受与思考升华为新技法,实现文化传承。尽管在特定历史阶段,临摹的价值认知曾遭到质疑和否定,但不可否认其对中国绘画的深远影响,无数大师通过对经典范本的反复揣摩,构建起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充分表明,临摹这种学习方法既有悠久传统,又具当代价值。

      临摹使心灵与作品得以交流

      临摹作为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充分体现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如梅兰竹菊题材,历代文人画家将写生转化为绘画心法,后人通过临摹可直接获取相关技法和对题材的提炼取舍,形成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中国画创作中,临摹是不可或缺的,它与写生相互关联,若没有前期临摹,写生时的取舍便会无从着手。

      中国画体系具有最完备的“法”。其中,写生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同时,对于传统绘画,临摹也是必修课。如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离不开对宋代绘画经典的揣摩。宋代的绘画不仅仅是技法的呈现,其在“法”上的成就已到达一种后人很难超越的至高层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从基本大“法”的角度去进行研究。以宋代山水画中的“三远法”为例,表面上看只是宋人总结的一种观察和构图的绘画方式,但实际上体现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其“远”绝非西方绘画理论中所说的对物象的透视。因而,我们从临摹当中除了技法的获取,更重要的是获取精神的感受。作为中国书画家,临摹宋代山水画是不可绕开的一个科目,不然在绘画方面就会有所缺失。

      我认为临摹是必不可少的,这并非特指在我的学生时代,时至今日,我还常有临摹的冲动。但与年轻时在临摹上花大量时间去钻研技法不同,现在更多的是在临摹中体悟其带给心灵的感受。


上篇:中国山水画的田园关注    下篇: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换届,李前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