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贵州,山色空濛,碧水如练。近日,28位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华人艺术家,怀揣着对黔中山水的向往与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热忱,踏上了这片被誉为“公园省”的土地。从贵州省博物馆的历史回响到万峰林的喀斯特奇观,从西江千户苗寨的千年古韵到荔波大小七孔的灵秀水色,画笔与心灵在黔山秀水中激荡交融。这场为期10天的“多彩贵州”艺术之旅,不仅让艺术家收获了创作灵感,更搭建起一座连接贵州与亚太地区的文化交流新桥。
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何京介绍,此次采风的缘起是今年5月贵州文化旅游推介团的澳大利亚之行。当时发出的邀请不仅得到了澳大利亚艺术界的积极响应,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艺术家也踊跃参与。“多数参与者是首次到访贵州,我们特意设计‘走访观察+艺术互动’模式,既要让他们领略贵州的生态之美,更要推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思想碰撞。”何京说。
在贵州省博物馆,艺术家触摸贵州厚重的历史脉络;于万峰林间,他们以画笔捕捉喀斯特地貌的磅礴气势;在荔波大小七孔,水光山色化作笔下灵动的墨韵。一位澳大利亚画家感慨:“贵州的纯净与热情令人沉醉,这里能让心灵真正松弛下来。”
黔西南笔山书院这座始建于清代的文化遗址,如今成为文化交融的殿堂。当地文联组织了10余名贵州本土艺术家与海外华人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双方不仅分享了各自的艺术理念,更在现场挥毫泼墨。中国画的水墨韵味与西洋画的色彩表现在此交相辉映,书法艺术的笔走龙蛇与现代绘画的创新思维相互碰撞,艺术家以艺术语言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贵州山水的壮美与人文的深邃,不断激发创作灵感。无论是黄果树瀑布的气势磅礴,还是安顺屯堡的古朴厚重,抑或是中国天眼的科技光芒,都成为艺术家鲜活的创作素材。在澳大利亚收藏家、艺术家任建国随身携带的绘画本上,30余幅写生记录了一路走来的所见所感。“贵州的山水、村落、建筑特色鲜明,是很好的绘画素材。”任建国说。
在西江千户苗寨,艺术家被苗族的银饰工艺深深吸引,并创作了多幅速写。他们的画本上记录着苗绣的图案、银饰的纹样,这些珍贵的素材将成为未来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不少艺术家说,这些精美的纹样和精湛的工艺,让他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海外华人,他们有责任将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贵州省美术馆的座谈会上,艺术家畅谈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与跨文化创作心得。一名贵州本土艺术家说:“海外艺术家的创作视角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同样是描绘贵州山水,我们的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化的艺术表达正是交流的价值所在。”何京说,此次活动为贵州与亚太艺术家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石,各方已提出联合举办画展、共策艺术活动等构想。
新加坡文联主席邓文章盛赞贵州:“贵州自然景观壮美、人文风情浓郁、艺术底蕴深厚,实为创作宝地,期待再来取经。”海外华人艺术家则表达了共同心声:“此行收获的不仅是创作灵感,更是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愿以画笔为桥,让更多人看见贵州之美,感受中华文化之韵。”
这场艺术之旅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当海外华人艺术家以笔墨对话黔山,他们不仅记录了贵州的自然与人文,更在心灵深处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这座桥连接的不只是地域与文化,更是对中华文明共同血脉的认同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