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猜的绘画实践既是对自然的沉浸,也是对生命内在节律的叩问。她的创作超越表象再现,致力于构建一种可感的知觉场域,引导观者进入一种在加速的文明进程与潮汐的亘古韵律之间徘徊的当代生存状态。本次展览通过《如果一切只是热带的幻觉》《无因的喜悦》《海上火焰》三个系列,形成彼此映照的视觉棱镜,共同回应着这样一个精神命题:人如何在高度结构化的现代秩序与野性的自然召唤之间,重新安放自我?艺术家以“游牧者”的身份,持续穿行于现代性的规训与浪尖的自在,其作品正是这种动态经验的视觉凝练与诗意转化。
流动的部落与感官地理
在蔡猜的笔下,“热带”从一个地理概念,变成了一种感官氛围。在《如果一切只是热带的幻觉》系列作品中,画面的色彩湿润而饱和,仿佛具有重量与温度,构筑出一个既真实又超验的领域。作为冲浪者的长期身体实践,使她将冲浪不仅视为运动,更是一种嵌入世界的方式。她与浪点社群——一个依潮汐节奏聚散的现代游牧部落——建立了深刻连接。画面中那些被阳光浸透的肌肤、涌动的海浪与转瞬即逝的相遇,让地点不再是固定坐标,而是由身体经验与情感构筑的、流动的栖居地。
身体的仪式与存在节律
在《无因的喜悦》系列作品里,蔡猜使画中人物的身体不断的进行折叠与伸展,如同与空气、火光、树影进行着无声对话,有种一种神秘而原始的仪式感。喜悦是身体与世界共振时自然浮现的基底,关乎呼吸、凝视,以及在停顿瞬间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蔡猜在此剥离叙事,让画面回归知觉。画面中色彩的精微振动与形体的柔和张力,共同模拟着那种不被命名却可感知的体验。
悖论的美学与凝思
《海上火焰》系列展现了蔡猜冷静的思辨。水与火——物理和象征上的对立元素——被她并置于平静而超现实的画面中。画面摒弃景深,让色彩与物质本身成为主角:冰冷的蓝与炽烈的红在平面上相遇,彼此界定又相互成全。我们看到的并非灾难或奇观,而是一个自洽的、冥想性的意象。这种视觉的悖论邀请我们暂时搁置逻辑,直面画面托举而来的奇异之美。
蔡猜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构建了高度个人化且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她的色彩与笔触如同自然的节律,既有绵长呼吸,也有瞬间决断,在控制与即兴之间取得平衡。其作品命名的诗意风格,亦是艺术人格的延伸。《如果风可以吹迟告别》、《影子比我们更自由》、《迟来的月亮》……这些标题如一行行诗句,不为解释画面,而是为其开辟另一层想象空间。在她的画布上,时空被潮汐重新校准,身体也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从被规训的客体复苏为感知的主体。也许,当我们以知觉的锐度,对抗存在的惯性;以瞬间的丰饶,回应时代的匆促时,我们便从现代生活的缝隙中重新找回了生命的节奏。
(文/张欣,策展人,湖南省芒果美术馆展览总监)
如果一切只是热带的幻觉——蔡猜个展
学术主持:夏可君
策展人:张欣
展览时间:2025.10.18-10.26
展览地址:北京798艺术区 美仑美术馆·圣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