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拥有优秀的校园文化和
深厚的人文底蕴,历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自2001年起,学校每年10月-12月都举办一次全校性、综合性的大型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数十场文艺演出、艺术讲座、展览、比赛
和各种各样的艺术类社团活动,直接参与观看的师生近10万人次,为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开展好艺术节活动,学校构建了完备的“艺术节”组织体系
和活动机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工作格局上形成“一个核心”
“艺术节”活动涉及
学校的学生工作、宣传、后勤、安全保卫等方方面面,必须协调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步调一致,取得合力,活动才能圆满成功。同济大学自1999年起就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
,对学校的艺术活动进行统筹协调。近几年来,校艺教委在每年“艺术节”的组织筹备过程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同志开会研究,制定艺术节活动日程,精心策
划各项活动。每场重大活动开始前,学校有关领导都亲临现场,主持仪式,并和师生们一起观看演出、聆听讲座。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高雅艺术的欣赏
者,学校各方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校党委宣传部、校工会、校团委和校艺术中心等具体活动承办部门以及保卫处、后勤集团、能源中心等校内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保证了艺术节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经过几届“艺术节”的探索,从组织领导体系上来说,已经形成了“党委领导重视,艺教委精心组织,各部门积极参与
”的格局,为活动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二、活动内容上坚持“两头兼顾”
同济大学“艺
术节”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兼顾精品性和群众性,既照顾到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突出了群众性;又特别选取高雅艺术、经典剧目,用具有精品性的经典剧目来提高观众的艺术修养
,为青年学生奉献高水平的艺术大餐。上海文广传媒集团(SMG)每年均要在同济举办“天地英雄校园行”、“原创音乐大赛”等活动,青春气息浓郁的舞台引爆青年学子的热情。
演出一般采用学生排队领票的方式,每次领票时队伍都排了几百米长。同时,精品性的艺术节目也是叫好又叫座。连续几年艺术节,学校都邀请上海交响乐团来校进行专场演出,
可容纳3000余人的大礼堂每次都座无虚席,观众如痴如醉。国家精品舞台艺术工程昆剧《班昭》在学校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长达7分钟,令蔡正仁、张静娴等老艺术家十分感
动。
三、资源保证上采取“三方并进”
为了保障艺术节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多方
筹措资源,整合校内部门资源,发挥学校声誉资源,吸引社会艺术资源,建立了完善的资源保障体制。学校为“艺术节”进行专项拨款,并整合校内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工
会、团委等多个部门用于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还号召校内其他部门积极主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艺术节的活动经费提供了基本保障。学校还充分发挥自身声誉,聘请著
名艺术家担任名誉教授,邀请艺术家来校献艺。如著名音乐家孔祥东被聘为兼职教授后,多次来校义务举办钢琴音乐会。
同济大学把“工程
基础、科学精神、人文修养、社会栋梁”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艺术节”活动丰富,受众面广,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作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同济人乐享其中的真正
的节日;“艺术节”推出了一批校园文化的品牌项目,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文艺骨干队伍,为校园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艺术节”还发挥大学的辐射作用,将
校园文化推广到社区、社会,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