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六个半月的征稿及两轮评选,“开放的表达——2009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昨天揭开面纱,54件获奖作品、267件入围作品分别在刘海粟美术馆和明圆文化艺术中心展出。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出席昨天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的开幕式暨颁奖典礼。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收到3406件作品,经过艺术评选委员会的初选和复选,267件作品最终入选,组委会设立的54个奖项也一一评出,包括一等奖3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5件、优秀奖15件、沈柔坚艺术奖10件、明圆教育艺术奖18件。 今年是上海青年美术大展自1999年恢复以来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它从地域性发展为全国性,使许多新人脱颖而出,并日渐成为上海青年画家崭露头角的首选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青年美展关注新媒体艺术,比如装置艺术作品《警惕“快餐文化”》获得一等奖。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成千上万条小广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一套餐桌椅,小广告的内容全是“××小时背出100个英语单词”或“××天让你的投资翻番”。评委们认为,该作品准确地将当今一部分人浮躁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国画在各类青年美术大展的比例逐年下降。记者从昨天开幕的2009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获悉,该展267件入围作品中,国画仅占45席,这是上海青年美展自1999年恢复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国画危机。 “这样的颓势恐怕不仅仅是一个展览的问题,它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本土文化的危机相一致。”本届上海美术大展评委会主席张培成分析说,国画成为青年美展弱项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学院的教育。民间有言“学习不好学美术,美术不好学国画”。这些年,在艺术学院中学国画的学生比例骤降,国画系成为冷门。在部分人眼里,基本上是考不上其他画种的学生才去学国画,部分艺术学院甚至取消了国画系。在生源问题之外,教学和招考方面也有问题。“考国画专业考的竟是素描,学国画4年,第一年的基础课全部是西方美术那套,到第二年才开始正式学国画,20岁左右的学生到那个时候才知道怎么捏毛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