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业内资讯 > 详细信息  
吴冠中仙逝——艺术大师时代 谁继其后?
【日期: 2010-08-01 07:30:45 】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关 闭】

    吴冠中先生溘然长逝,有人哀叹,中国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也走了。老人那张清癯的面容深深印记在每个人的心中……缅怀大师,站得越远,我们反而看得越真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师已走,斯人已去,我们不仅哀婉,中国当代艺术,谁能望其项背?谁堪称下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

    “东西冠中”

    从20世纪初以来,中国艺术受到西方冲击,林风眠开创“中西结合”的发展之路,众多艺术家追寻其后,继续探索。作为一位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人物,吴冠中在中西艺术融合的实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艺术是中西融合道路上的又一座高峰,对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吴冠中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性、艺术创作的实验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以及抽象形式的共通性运用于创作之中,开创了独特的东西融合之路。他吸收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将东方传统美学的韵味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规律融于作品,充分利用点线面的造型语言,创作出有别于传统的水墨画和油画。作品既具有东方韵味的审美感,又兼备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规律,东西艺术自然汇合、杂糅,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面貌。吴冠中先生的创新思想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需要,为中国绘画事业带来生机活力,也体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艺术发生的变化。

    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朝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向前发展,水墨画被置于边缘化的地位,囿于传统包袱之中,难以找到出路。另一方面,在全盘吸收西方现代主义基础上诞生的中国当代艺术始终难与传统相连,形成断层之势。中西结合虽然是众多艺术家共识,然而,真正能在理论和实际创作中形成独特风格的艺术家微乎其微。

    20世纪的“石涛”

    吴冠中不仅在艺术创作革新上形成独特面貌,他在美术创作理论上也多有建树,引发争鸣。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提出“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就引发轩然大波,激起了世纪末中国画坛之争。他提出的“形式决定内容”、“绘画的形式美”、“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抽象美”、“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等言论,观点鲜明,字字有力,彰显了艺术家本人的艺术主张与艺术观点,对中国画、油画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虽然面对众多不同的观点和声音,甚至谩骂,吴冠中坚持自己的思想,像一位勇往直前的斗士,毫不退让。

    晚年时,他将这些言论集结成书。文字是其艺术表现的另一种方式,在他看来,文字的思想比绘画更深刻,他以诗性的语言向世人传达一位艺者的声音。《我负丹青》、《望尽天涯路》、《画里阴晴》……都将艺术家自己的创作思想、观念和感想以简练质朴的文字表现出来。他的《我读石涛画语录》,从一位创作者的角度,与这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遥相对话,在艺术创作精神上一脉相承。

    与其相比,在目前中国画坛上,无论是坚持传统中国画的艺术家,还是以前卫观念为出发点的当代艺术家,很少有人能将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理念以清晰通俗的语言、文字表述清楚,树立一家之言。当代艺术虽然名家如林,在艺术理论的阐述和深化上,还没有哪位艺术家对艺术创作问题作如此直截了当的阐述,还没人能超越先生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上篇:福建两百余件当代美术精品晋京展出    下篇:浙江长乐2010春季艺术品拍卖会7月25日举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