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院校信息 > 详细信息  
“小抄写员”的书法之道
【日期: 2011-11-13 07:00:31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关 闭】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下发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其中,基础教育界、书法教育界和书法界积极开展各类专题研讨,以配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实施。为此,我们将开辟专栏,邀请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讲述自己学书法、教书法的经历,为广大书法教师指点迷津。——编者

  关注中小学书法教育·论道

论语·学而(硬笔书法)

论语·三人行(硬笔书法)

古诗三首(硬笔书法·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

  ■本报记者 杨桂青

  近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决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在这一背景下,丁永康先生的硬笔书法创作和教育实践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他被称为“字帖大王”,迄今已出版字帖2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为青少年而作。他的硬笔楷书作品2001年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选用至今已10年之久,发行量几千万册。这一作品是从全国2000多种硬笔字帖中遴选出来的。

  在近日由中国金融工会宣传教育部、中国金融书协主办,中国保险书画艺术研究会承办的“丁永康硬笔书法艺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丁永康的写字方法,对初学书写汉字的人,特别对少年儿童来说,能有效克服字大出格、结构松散、字不居格中、行款不齐等毛病。

  “小抄写员”的书法之道

   1978年9月,丁永康从南京军区被选调到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利用晚上报名参加了当时北京书画研究社举办的书法培训班,他说:“当时很刻苦,可以说是起早摸黑,星期天全用上了。有时夜里12点要查岗,就不睡了,一直练到查岗时。”他的楷书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行书从王羲之《圣教序》入手,草书从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入手,隶书从《曹全碑》、《乙瑛碑》入门。中国金融书协副主席陈炜说:“丁永康把传统毛笔艺术引入硬笔艺术,发展了硬笔书法。”

  几年后,丁永康觉得书法有了长进,就参加了一些社会上的书法活动。“有几个‘第一次’我印象比较深,大约是1981年前后,作品第一次入选了全军首届书法美术展览;第一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电视书法大赛,获纪念奖;第一次在《解放军生活》杂志发表作品”。这些“第一次”,增强了他学习书法的决心和信心。

  丁永康后来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书艺,他报名参加了首师大首届书法本科班的学习。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的书品如人品,规范、中正、和谐,追求唯美。

  对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情有独钟

  丁永康似乎对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情有独钟。他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削弱了,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因此,他觉得,《意见》的下发正逢其时,对于中小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他对自己出版的第一本小学生字帖记忆犹新,“1990年5月我个人书写出版了第一本字帖《小学生钢笔楷书字帖》。”这本字帖,让一位书商赚了钱,丁永康只拿到了1000元左右的稿费。

  他说:“我之所以为中小学生写字帖,一是因为中小学生有特殊需求,认、读、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写字必须从硬笔开始,而古代又没有硬笔字帖;二是对书法教育普及尽一点个人的社会责任。”

  近4年来,他与几家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鲁教版等多版本小学、中学语文课本同步写字练习。既有楷书、又有行书;既有硬笔字帖、又有毛笔楷书教程,总计有100多个品种。他出版的字帖,内容多为传统文化经典,如古诗词、汉语成语故事等,读帖、练字的过程,也是熟习经典、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就他的了解,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好好解决,就会影响到《意见》的落实。他说:“这些问题包括,一是普遍存在缺少合格的书法教师;二是缺少规范的书法教材,出版社编写的不懂书法,书家编写的又不懂教育,必须发挥两个优势,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三是有的学校书法课程被挤掉,存在不重视的现象。”他建议,上级教育部门建立定期检查考核,把书法教学课程落实与否作为对学校综合评定的一项内容。

上篇:中国美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举行年度展    下篇:原研哉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设计学术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