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详细信息  
夏湾拿的阳光——关于东方夏湾拿的诗与画
【日期: 2011-11-18 09:41:48 】  【来源: 】【关 闭】

夏湾拿的阳光

——关于东方夏湾拿的诗与画

黎国雄

   

人们在谈论诗与画时,总喜欢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所谓 “诗情画意”之说。《珠江城事》里刊登的知燕的诗,它所描述的夏拿湾的景与物,人和事,每一个文字都是那么扣人心弦。我曾经想:要是知燕的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又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创作了“房前屋后”系列组画,画中特意突出了阳光下景物和色彩,在午后的阳光里,一杯清茶、几盆鲜花,也许能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感觉和闲适的心境。然而我想表现的还不仅于此,诗画同源,它表现的是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心境,每一首诗、每一幅画都是有灵魂的。与我而言,夏湾拿处在喧嚣的都市之外,它的轻松和随意恰与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道形成鲜明的对比。忙忙碌碌为生计,偷得到浮生一日闲,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更加憧憬优雅、闲适的生活,都市人追求的小资情调或源于此。《CLASS》说坐在咖啡馆里,一杯咖啡、一本《国家地理杂志》、一卷《罗马帝国衰亡史》便是标准的小资形象。然而这是西方,在中国,小资情调有着更加深广的文化含义。诗歌和绘画只是利用了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共同的内涵和共同的思想。

以我的浅见,无论诗歌还是绘画,它都需要受众感动。而大家熟悉的事物、熟悉的情境,那就是拨动人们心弦的第一个音符,诗人知燕运用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熟悉的事情,就已经是抢先一大步了。它忽略了许多枯燥的细节,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我在“房前屋后”系列组画里也遵循了这一思想,它对于生活在同一空间里的人们不会是陌生的,甚至是熟悉、亲切的,绘画与诗歌不同,它不需要困难的解读和猜测,它需要的是在一瞬间抓住人们的眼球,让人们一眼认出绘画里全幅布局的意图和意义,让人们听到作者的心声。我想,这正是绘画的魅力所在。如果第一眼看到之后,观众还必须进行繁琐的思考和揣测,感动就会冷却下去,期望就会落空,如果人们在绘画作品里找不到什么熟悉的、引人入胜的东西,就不必在那上面流连玩味了。我想,无论绘画还是诗歌,它需要的是观众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因此,以内容与形式而言,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内容是思想、是灵魂,而形式是载体、是表现,因此诗歌和绘画是相通的,知燕的诗和我的“房前屋后”都表现了我们都市人思考的同一个主题:那就是――过怎样的生活。

诗歌是美的、绘画也是美的,表现大家生活中美丽的瞬间、美丽的心情,这是在取得读者和观众情感共鸣基础上的深度表现。我认为,美首先由艺术家发现,经过他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后,再由欣赏者二度想像,对他进行充实和完善。诗人知燕将她所观察到的美景(对象)如此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这美景比她的语言更清楚时,她所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组的组合,都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画家则需要表现美景背后所蕴含的诗意和意境,它通过画幅将诗歌的意境呈现在大家面前,把美好的感受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无论好的诗歌还是绘画,都能借助想像的力量,引导读者和观众美的再创造。正如《听天阁画谈笔录》所说:画中之形色,孕育于自然之形色;然画中之形色,又非自然之形色也。画中之理法,孕育于自然之理法;然自然之理法,又非画中之理法也。因画为心源之文,有别于自然之文也。知燕的诗采取古体律诗的形式,传达出美好的情感,我的组画采取西方油画的形式,表现夏拿湾的阳光, 希望我的这些作品能带给大家对珠江城(东方夏湾拿花园)一次现代美的历程和心灵的感悟,希望夏湾拿的阳光能洒进每个观众的心田。

上篇:当代油画卡通倾向:从一种雷同走到一种新雷同?    下篇:读田黎明的绘画艺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