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狩猎公牛(油画) 114×150厘米 约1770—1775年 弗朗切斯科·祖卡雷利 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本报讯 (记者朱永安)西方美术史教科书上的图片,又一次以真面目来到国博。这次,不仅有中国观众久闻大名的提香,还有带着“光环”的威尼斯画派。
“预计参观人次能够达到40万。”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结合此前“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与“罗马与巴洛克艺术”展的经验预测道。而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则期待这一数字超过50万。
3月2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文化遗产开发司和博物馆司与威尼斯市立博物馆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展在国博开幕。作为中意两国《关于促进文化遗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框架之下推出的第三期展览,“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以威尼斯共和国为历史背景,展示了从15世纪到18世纪跨越400年历史的威尼斯绘画发展脉络:明媚和谐的文艺复兴时期、雍容华丽的16世纪、光彩强烈的巴洛克时期、轻盈柔美的洛可可时代、理性至上的启蒙运动时期,通过不同阶段艺术特色的呈现,使中国观众对威尼斯的艺术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为呈现数百年威尼斯本地一脉相承的艺术特点,此次展览以一个世纪为一单元,总共4个单元7个小节。展出既有安德烈亚·曼特尼亚、真蒂莱·贝利尼、乔瓦尼·贝利尼、维托雷·卡尔帕乔、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享誉欧洲艺坛的重量级大师的艺术杰作,又有塞巴斯蒂亚诺·里奇、罗萨尔巴·卡列拉、詹巴蒂斯塔·皮亚泽塔、彼得罗·隆吉、卡纳莱托等有着较强时代特色与地域特点的重要艺术家的精品力作。
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博物馆司司长乌戈·索拉尼介绍,随着威尼斯共和国水上商贸的发达,经济财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富有的教会、学校以及私人藏家能够聘用伟大的艺术家来创作他们青睐的作品,在威尼斯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藏群体。这与今天艺术完全掌握在市场手中,由艺术经纪人掌控艺术家的成功与否不同。而在画法上,威尼斯画派对色彩的重视要大于对素描的重视,更加强调利用光线的效果,极大地影响了欧洲艺术的发展。
谈及筹划此次展览最困难的问题,陈履生直言是对名家名作的争取。据了解,为了能够较全面展现威尼斯绘画艺术风貌,展览的展品选自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三地的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圣卢卡国家美术学院、威尼斯总督府等10余家意大利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及相关收藏机构。展览首期展出作品73件,更换作品后二度展出63件,展品总量达77件,其中很多作品不仅首次来到中国,也是首次离开意大利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