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详细信息  
大芬村之困:如何让艺术的归艺术 市场的归市场
【日期: 2009-06-18 07:24:27 】  【来源: 】【关 闭】
               


                       大芬村困顿之广州警示录: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们为何与利润无缘


   继去年中旬油画销售进入淡季,金融海啸对大芬村的影响还远远没有退去。

      在发展的高峰期,大芬村一年对外出口额达4亿-5亿元,而在去年的秋季广交会上,大芬村参展的十几家企业没有签下1张订单,这是大芬村创业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情况。虽然市场开始回暖,但今年春季广交会,大芬村成交的油画总额2000多万元,而以往广交会上,最好时能签到4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大订单。

来源:www.artxun.com 在市场冷清期,大芬村原来存在的产业市场不到位、管理不到位、规划不到位问题逐渐放大。这座闻名中外的油画村,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产业升级之路。

 

  生意淡,管理问题放大

     生意不好的时候,原来并没有重视的管理问题突然放大。

     “管理不行,比如来买画的外国人见到大芬村的厕所,觉得有些脏臭;上个月还停了两次电,大热天的不能用空调;现在生意很冷清,租金却只涨不降。”6月12日,大芬村黄江油画艺术广场,一家画廊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他的画原来70%销往国外,30%销到国内,现在不得不重新调整产品,以符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以前我的主要精力用在画画上,赚钱轻松,现在还得亲自来管理门店,投入的精力比以前多几倍。”这位画家说。

来源:www.artxun.com 另外一位蒋先生,原来是大芬村打工的画家,他愤愤地诉说自己额外加了个遮雨篷却面临拆迁的不平。他告诉记者,去年10月交纳了4万多的入场费后,他以1512元/平米的价格租下这个小店,“没想到开业就遇到金融海啸,现在每月维持保本都困难。”蒋先生说。采访中,另一画家告诉记者,自己刚亏了15000元把门店转租出去了。

  黄江油画艺术广场的经营负责人黄通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是大倒苦水。“去年3月是提高了约20%的租金,那时候金融海啸还没有爆发,提租是因为我向大芬股份有限公司承租广场的费用高,维修等费用年年涨。”黄通告诉记者说。对于其他问题,他的解释是,全村的人都用广场里的厕所,换了好几次清洁工不管用;停电这几年很少有,上月村里改线路才临时停电。


  黄通认为,现在租户抱怨多,是因为暂时生意不好导致的,原来并没有反映这么多问题。“在广场做生意早的,谁没有买车买房,有的门店光转让费都可赚10万元左右。”黄通说。


   不同画家,不同生存状态

来源:www.artxun.com 在大芬村,800多户画商中有600多户是小本经营,以零售和内销行画为主,当中有不少是夫妻店,蒋先生面临的困境,在这600多户小本经营的画家中有一定代表性。几位经营者告诉记者,现在预计有80%的画商都没有钱赚。

  几家大的龙头企业生意也没有明显好转。集艺源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吴瑞球,是大芬传奇第一人黄江的弟子,如今他接过师傅的衣钵成为大芬美术产业协会的会长。

      “今年文博会,集艺源的订单和零售加起来,减少了三成,只接到了70万元的出口订单,内销100多万元。目前的市景,不能说赚钱,只能是维持平衡。”吴瑞球说。按照以往大芬油画村外向型的经济模式,80%的收益靠海外订单,20%靠国内销售,如今这种情况刚好相反。

      中国大芬油画专卖网的负责人兼画家吴先生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对商品油画的销售有很大的影响。“每年的3,4月份是欧美单的旺季,往年可以接到成百上千个单,但今年只有十几个。不过今年的国内单却有很大增长。与往年基本上没有国内单的情况相比,今年每天都会接到10几个询问电话,其中有4成会下单,主要来自内地的画廊和刚刚装修房子的个人消费者。”吴先生说。

来源:www.artxun.com 龙岗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相对乐观。“两个交易会指标可说明问题:今年春季广交会,大芬村成交的油画总额有2000多万元,相当于去年广交会春秋两季的总额;今年文博会成交额比去年有所增加。”这位负责人说。


     升级之路在何方?

       2004年,第一届文博会,大芬村作为分会场提出了要建成世界油画生产中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培训中心等目标,如今这些目标看来还很遥远。

来源:www.artxun.com “产业市场不到位、管理不到位、规划不到位,三方面是大芬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龙岗区布吉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宣传部长任晓锋说。“大芬油画村是在农民房里酝酿而生的,但是农民房一开始不是为油画的产业而建成的,这必定和产业市场有距离,产业要做大必须有自己的天地,应有规模化的生产区和配套设施,但是大芬都不具备。”任晓锋说。另外,由于大芬的物业产权不在经营者手中,房屋拥有者的逐年提价也影响了画商的经营成本。

  0.4平方公里面积的大芬村,也限制着产业链完善。“2004年,大芬村只有200家企业,现在村内已经有849家企业进驻,每年平均以200家的速度递增。在0.4平方公里的地方,大芬村的容纳量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

      据悉,此前龙岗区曾有意以大芬村现有油画产业为基础,在布吉罗岗片区规划一个文化产业园,“但是,布吉现在寸土寸金,厂房高度密集,土地规划调整也难;大芬村及周边已形成颜料、画框、画布、装饰设计等配套产业,花费巨资再造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否划算得论证清楚,现在国内类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营成功的并不多。”龙岗区政府部门人士对记者说。

来源:www.artxun.com 龙岗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龙岗区已经在探讨大芬村的转型升级问题。“这包括两方面:一是不能像原来那样单纯做临摹画,要转向原创和高档市场;二是销售市场由国外转向国内。”他透露,大芬未来5年发展规划近日也刚刚立项,将对当前大芬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地理论见    最缺人才和销售渠道 专访大芬美术产业协会会长吴瑞球

     南都:您认为大芬村产业升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吴瑞球:大芬村经过前些年的高速发展,现在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规划、配套完善,管理、销售模式改进。这里没有一个集中展示原创画的平台,原创画都夹杂在行画中间,政府应该好好规划下大芬村未来5-10年的发展,以现在的大芬村为核心,加强对周边旧厂房等的改造。大芬村未来的发展,最需要一个原创画平台和油画交易平台。

       南都:有人说大芬村的发展太依赖政府,您怎么看待?

来源:www.artxun.com 吴瑞球:政府的扶持还应加强,现在广东省正在推行“走出去”战略,为什么不能推广到油画业?现在我们参加国外的大型展会,还没有得到相关的政府补助。

  南都:大芬村未来的发展最缺少什么?

      吴瑞球:我认为最缺人才和销售渠道。大芬能画画的人多,懂经营的人很少。让画画的归画画,经营的归经营,术有专攻。为什么不能在其他地方建一个大芬村油画旗舰店,或者大芬村油画连锁大卖场?这需要政府来推动这项工作,也需要引入风险投资资金。

     南都:临近大芬村的香港有很多文化产业的优秀经营人才,为什么他们没有被吸引到大芬村?

    吴瑞球:艺术品市场化在欧洲很成熟,在东南亚和国内还是新模式。这也是大芬缺少专业的油画经纪公司来带动油画产业的高端发展的原因。国内中高端油画市场消费潜力很大。主要是要有专业的经营者将它发掘出来,让不同的艺术品找到不同的爱好者。

上篇:水墨意象•扬州八怪赏识之一—— 行吟画家汪士慎    下篇:论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